办 刊 记
内刊走出最初的“寒酸”,次换上新面孔是从深夜里的一个电话开始的。推算起来,那应该是九八年五月间的事了。
电话铃响起的时间可能是凌晨一两点钟,是一夜中我睡得最沉的时刻。我拿起床边的话机,总算没费太大的力就听出来了,打电话的人是董事老D,是从北京给我打来的。但对他在电话中问我的问题,我那仍在发木的脑子怎么也理解不了。最后,在他一遍遍重复之后,我终于听懂了,他是问:“你们编的内刊还有没有?要有的话,赶快准备一点,让人带到北京来。不管哪一期的。”
原来老D和另外几名董事这几天正在北京接受某政府部门领导的当面考察,他们需要让领导们相信,作为一个民营企业的经营团队,完全有能力、有水平、也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来管理好一家上市公司。
这儿需要说明一下的是公司刚上市的时候,股权组成并非单纯是民企股,其中也有国企股。但公司的经营班子却主要是原来民企的老班子,这在全国可是首开先例。虽说到九十年代末,一批高学历人员的“下海”已经大大扭转了改革开放早期“个体户”们在社会上造成的对民企的印象,但偏见并未全部消除。对民企经营团队能不能充分信任,应不应该把上市公司交给这样的团队来负责,总还有些争议。据我所知,政府领导的考察,大致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考察的具体情况我不清楚。内刊送到北京后具体起到了哪些作用我也不清楚。我只知道老D他们从北京回来没多久,内刊的办刊问题就进入了公司高层办公会议。这是高层办公会议次正式研究这一问题。
在这次会议上,定下了两件事情:,确定了内刊的办刊方针为“沟通、宣传、研究”;第二,决定内刊改版,增加版面,提高装印规格。
由于改版,第5期就没能在原定的5月份编印出来,只能改到6月份出了一期5-6期合刊。
正好,1998年的6月份是公司上市满一周年。
在这儿,我想专门就“沟通、宣传、研究”这“六字方针”谈点看法。
这“六字方针”,是老D在办公会议上综合了各种意见之后概括出来的。时隔数年了,今天再回过头来看,我仍然觉得这六个字概括得非常精当。可以说,它把公司内刊的应有功效全面准确地表达出来了。其中既包括了我原来的预想,也包括了我原来没有想到许多方面,比如,“宣传”。
如果说,我原来也想到“宣传”的话,那主要是指对员工的宣传,是公司教育的一种手段。然而这次向政府部门的领导展示内刊一事使我意识到,作为民营企业的经营团队,完全有必要把我们经营的上市公司的面貌尽可能真实全面地向社会公众展示出来。当社会上对民营企业还存在许多误解,人们一提到民营企业就想到那些没有社会责任感,只顾赚钱,只知道盘剥员工的奸猾老板时,无论他是政府官员,还是其他社会人士,当他读到内刊上面这些文章时,恐怕大多会有点意外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