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跟大家多些交流,总觉得无从起笔,就一放再放。幸得与陈总编聊天,建议先从这个命题开始,和大家聊聊自己在外资内刊7年多的点滴感想,抛砖引玉。 看过很多内资企业朋友做的内刊,都各有千秋,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不过,也有些可能与我们的办刊思路有所差异,在这里暂且列出一二,供大家参考。 1.目标-全球胸怀 记得刚到这家全球的媒介公司的时候,对于想办本怎样的刊物,我们大中华区CEO只简单地说了两句,要做成象《 HarvardBusinessReview 》 (《哈佛商业评论》)一样,所有高管都想看,都想收藏的刊物。要做成亚太区最的行业刊物。 虽然当时对《哈佛商业评论》还没有太多认知,但有了这样明确的目标,杂志的定位,视觉形象,文章内容等就变得非常清晰和容易沟通了。比如在和美编、撰稿者讨论时,只要说到我们的这个定位,大家马上就明白大致的方向了,而且知道怎样做才是最适合,并对杂志充满了尊重。 而且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外资公司定下来的大目标,很少变动,所以对于我们内刊人就可以很稳定,持续的在一个路上追求, 也可以累计比较好的影响力。 2.品质-精调细琢
记得有位从国外来的高管,次看到我们的杂志时,竟然惊呼,Wow,好专业呀! 他说真没想到,中国的内刊竟然可以做得这样出色。从装桢设计到文章内容,都令他非常惊讶。我在替国人荣耀的同时,也深知这与我们公司全球的资源,包括预算,有非常紧密的关系,但最重要的是,我们拥有精调细琢的愿望。记得早前看过一段小文,是说有人看到临家阿姨,把咸菜、黄瓜都细细地切丝,点了点醋和香油,竟让他觉得平时无人愿意问津的大头菜,竟是如此的精致诱人,令人垂诞欲滴。所以我想我们总可以在有限的预算内,做出精致的感觉, 就象一个穿着很有品位的人,不一定就是最奢华的,关键我们是否把追求品质感看得如此重要。 朴实无华,是我们中国人的特色,但试想下哪位读者不希望赏心悦目呢?而且我们是在和各种色彩斑斓的专业媒体争夺眼球,没有精益求精的那份执着,想要受众看一眼,谈何容易呀? 以貌取人已经不算是什么错误了,我们也是先从接触事物的印象中,迅速对其产生直接印象,而这印象,想要改变的难度将是非常巨大的。 3. 形式-与时俱进
从纸媒,电子杂志,到网络杂志,我们的内刊在形式上,一直与时具进地前行着。当然这也与我们广告的行业特质有关,要求不断创新和变革,同时,这也是我们公司的基本思考方式,不断化投资回报。
另外,很重要的是,要有颗时刻为读者思考的心,可以从各类读者的角度思考,怎样可以让更多人爱看,喜欢看,方便看,看得其乐融融. 再根据读者的反馈,不断在细微处调整,切磋。公司高管所给到的建议,基本也都是以此为出发点,所以,才让我们这本内刊,一直被业界关注和尊敬。 非常感谢我们可以在这里有这样一个自由交流的平台,畅所欲言,一起为内刊和内刊人创造一个更独特,更受关注的地位。
免责声明:本商铺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一比多公司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友情提醒:为保障您的利益,降低您的风险,建议优先选择商机宝付费会员的产品和服务。